2018建筑材料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有序進行中
9月15日:培訓班開課
本報訊 溫州市建筑材料行業協會主辦的2018年建筑材料專業職稱評審培訓班于9月15日上午在溫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舉行開學典禮。溫州市工商聯副主席趙文冕、溫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專技處副處長蔡世煒、溫州市建筑材料行業協會會長張國權等領導出席了開學典禮并講了話,他們對協會堅持開展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行業整體素質的做法表示充分的肯定,勉勵廣大建材員工努力學習,掌握專業技術知識,為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推動企業的科技進步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據悉,今年是協會評審建筑材料專業技術職稱第15個年頭。經過初審、復審,并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批準,共有158人取得參評資格,充分體現建材行業廣大員工努力學習專業技術的高漲熱情。
開學典禮后,水泥與混凝土和裝飾材料兩個專業分別開課。本次培訓班為期3天,脫產學習,采用浙江大學出版的《建筑材料》為基本教材,分別由高級工程師周仁刀和沈浩授課。來自全市建材、建設、施工、建材、監理和裝飾公司學員們精神飽滿地坐在教室里,聆聽專家講課,認真學習建材基礎知識,為參加今年建材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考試作最后準備。他們反映,這次培訓班雖然只有3天時間,但系統地學到許多專業知識,在今后的工作中很有用處。
(陳 雪)
9月22日:專業課開考
本報訊 9月22日,2018年溫州市建筑材料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專業課考試在市職業技術學院成教學院舉行。水泥與混凝土專業和裝飾材料專業同時開考,158名考生安排7個試場進行考試。
為了嚴肅考場紀律,協會采取24人一個教室“小班制”考試模式,同單位的人員不安排在同一試場,試場嚴禁使用手機,帶手機的考生應將手機放在指定地點集中保管。同時,協會加強巡查力度,每個試場配備兩名監考人員。協會會長張國權親自蒞臨指導,副會長王國興、季金滿、陳淑華、戴錦林、馬晨晨、孫益飛分別擔任監考人員,他們堅持崗位,認真負責地完成任務,既體現了協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體現了會長、副會長對協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參加考試的學員們主動配合協會,遵守考場紀律,嚴格要求自己,試場秩序良好,沒有出現作弊行為。與往年相比,今年缺考率最低。
這次考試,出現了許多感人的事例。一位企業老板報考了三次都沒有上線,這次他在外地出差,專門坐飛機趕回溫州參加培訓和考試。由于他在課堂上認真聽課,作好筆記,熟練地掌握理論知識,終于取得好成績。萬洋集團動員14名技術人員參加評審,集團辦公室主任李明說,他們為每一個技術人員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能否評上并不重要,主要是讓他們多學知識,得到鍛煉。參加評審的學員們紛紛表示,這是實現人生夢想的機會,一定要刻苦鉆研,發奮努力,考出新水平。
溫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專技處處長吳延風、副處長蔡世煒,溫州市工商聯會員處處長陳水南等蒞臨考場巡視指導,看到各個考場紀律嚴明。對協會職稱評審的組織工作表示滿意。
(林 夕 )
10月9日:專家組會議
1本報訊 10月9日,協會在建設大廈6樓舉行2018年溫州市建筑材料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專家組會議。
自2004年以來,溫州市人事局委托市建材行業協會開展建筑材料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至今已有15年了。這期間,年年報名火爆,每次人數都在150人以上。協會遵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發揚“嚴肅、嚴格、嚴謹”的作風,協會認真把關,確保質量,15年共評選出具有中、初級技術任職資格人員2969名,其中工程師1900名,助理工程師910名,技術員159名,平均上線率為58%,同時,組織全市溫州大學教授、博士及建材專業高級工程師組成專家組,聘請溫州大學建工學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孫林柱任總顧問,全過程采取量化評分,得到申報對象的認可,建材企業普遍反映良好。
在這次會議上,專家們對溫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的《溫州市建筑材料專業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條件(試行)》開展學習討論,宣讀協會[2018]020號《關于成立2018年建材專業技術任職資格評審組的請示報告》及批復,討論了答辯和業績評估階段的內容、時間、要求和方式,達成共識。
溫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專技處副處長蔡世煒參加會議,并就答辯和業績評估階段提出具體的要求。
(陳 雪)
10月13日:答辯進行時
專業技術答辯和業績評估是建材職稱評審量化評價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答辯主要考查評審對象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查他們專業知識的深度、廣度、創新意識以及提供業績的真實性。參加今年職稱評審答辯的水泥與混凝土專業有66人,裝飾材料專業有61人,分別需要2天時間。
“你的論文談農村供水管道的施工。請談談農村供水管道的施工步驟以及如何控制施工質量?”
“你從事道路施工。請問,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產生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你主持幾項石材幕墻的施工,說說石材幕墻必檢項目有哪些?”
“你從事室內設計。請問,在當今裝修設計中,一般采用哪些方法將自然元素引入到室內環境中?”
在答辯現場,筆者看到專家們對參加答辯的考生提問,而這些問題大都來自考生的技術總結、專業論文,或者與考生的工作崗位有關,具有針對性、技術性和專業性。面對專家的提問,考生們從容不迫,沉著應對。但也有一些考生臨場緊張,影響答辯成績,還有些考生,在考場上答非所問,不知所措,也許他們本身就不從事技術工作。
本次答辯由6位專家組成答辯小組,每個專業由3位專家組成。聽取考生的回答后,專家們進行簡短點評。然后,他們各自打分,其平均值就是考生答辯的成績,并當場亮分,告訴考生,每人的答辯時間不少于10分鐘,以體現答辯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
專家認為,今年的答辯成績參差不齊,他們將嚴格把好答辯關,確保本次職稱評審如期完成。
為了在答辯中取得好成績,考生們準備充分,來自泰順縣建設工程質量檢測鑒定中心的考生王孔熙說,他從事建材檢測已有6年了,但參加專業技術職稱評審還是第一次。他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培訓時,每天都早早地來到教室,認真聽專家講課。他說,過去憑著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負責工程的結構檢測和材料檢測,這次系統地學到不少理論知識,對今后處置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大有幫助。在答辯時,他提前一天來到溫州,重溫自己寫的論文《搞好工程質量的宏觀控制的重要性》,終于取得好成績。
在10月18日舉行的業績評估階段,專家們對申報對象的技術總結及專業論文進行認真審查,確保其真實性。對在網絡上下載的論文一律不給分。同時,對申報對象提供的學歷證明進行嚴格的復審,凡是在國家學歷網上查詢不到的學歷,一律不給“學歷分”。
(林 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