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敘述自己的采訪、創作經歷,聽聽這位老企業報人的心聲: 《美麗并不遙遠》后記(節選)
每當完成一部作品,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睹利惒⒉贿b遠》是我的第6本著作,收錄了自1995年至今20年間在海外旅行時寫的56篇散文。每篇文字配發了若干幅圖片,力求圖文并茂,讓讀者感受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從而獲得視覺的美感和心靈的愉悅。
我喜歡讀書,也喜歡旅行。小時候,父親教我的一句格言:“讀萬卷書,走萬里路”,一直將它作為人生的座右銘。
回顧20多年的創作歷程,從書本上,從旅行中獲益匪淺。我深切體會到“閱讀是心靈的旅行,旅行是心靈的閱讀”,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
上中學讀書,我愛好古典文學,能背誦《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中的許多篇章。參加工作后,我教過書,做過工,辦過報,在建材行業干了40多年。在這段時間,我有幸認識了業內一大批企業家。有的思維敏捷,膽識過人,為國有企業的改革嘔心瀝血,無私奉獻;有的勤奮敬業,與時倶進,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做出杰出的貢獻;有的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脫穎而出,打造出一個又一個品牌;還有的敢想敢干,能謀善斷,從溫州走向全國乃至世界,把事業做大、做強。他們是實干家,他們是成功者。然而,每一個創業者的背后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創業史,每一個創業者的背后都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每一個創業者的心中都蘊藏著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我經常采訪他們,與他們交朋友,與他們談心。循著他們的腳印,透過他們的汗水,去感受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去領略他們的魅力和情懷。
每當采訪歸來,掩卷而思,我的心靈常常受到震撼,我感到自己有責任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向廣大讀者講述他們的輝煌、他們的失敗、他們的喜悅、他們的煩惱……從這種剝繭抽絲的描述中,詮釋他們的生活理念,揭示他們的成功秘訣。于是,相繼完成了30余篇的報告文學,后來編輯成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書名為《人生風景》。
在此同時,我還寫了《古詩藝術探勝》、《詩林拾翠》兩本書,探討古典詩詞的表現手法、藝術技巧、修辭方式等問題,分別于1992年11月和1995年12月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此外,我專注散文寫作,先后出版了《海外風》和《秋窗流螢》兩本散文集。
從我的創作過程看,寫過文學評論,寫過報告文學,也寫過散文隨筆,雖然有點“雜”,但就自己的寫作態度而言,還是認真、用心和嚴謹的。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我最欽佩的人是李白。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位瀟灑的旅行家。青年時期,他離開蜀地,“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古蜀道留下了他匆匆的身影,黃鶴樓回蕩著他朗朗的笑聲,香爐峰旁,他贊嘆瀑布的雄偉,鳳凰臺下,他抒發懷古的情懷。“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幾乎走遍大江南北,黃河上下,甚至在夢里也游天姥,登云梯。最后在安徽當涂“下水撈月”,帶著灑脫和遺憾離開人世。祖國山河的雄奇壯麗,使李白馳騁想象,詩興激發,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大多在旅途中寫就的。
從小,我就有一個愿望,什么時候,自己也能像李白一樣,徜徉山水,走遍名山大川,甚至跨出國門,周游世界。但是,在那思想和文化被禁錮的年代,實現這樣的愿望談何容易。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span>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神州大地,“外面的世界”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對一般的中國人來說,走出國門已不是遙遠的夢。
進入21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國旅游更是成為一種時尚。許多退休老人將旅游當作生活的一部分,三五成群,說走就走;“上班族”們雖然工作繁忙,也利用周末或休假時間,呼朋喚友,結伴而行。每當背起行囊,走在路上時,享受新鮮的空氣和溫柔的陽光,洗去胸中的塵垢,煥發蓬勃的生機,豈不樂哉。
在我看來,旅游和旅行有所不同。旅游重在“游”,走馬觀花,尋求快樂;而旅行重在“行”,行成于思,追求心靈上收獲。套用哲學上的概念,旅游是“形而下”,旅行則是“形而上”。人生就像一場漂泊的旅行。相遇以后又分別,分別以后又重逢。許許多多的境界,都需要用心默默地體驗。
當生命之舟泊在一個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外國港灣時,我不由驚詫:這世上,還有許多美麗存在。古老的街道,優雅的建筑,迷人的景致,異域的風情,讓人賞心悅目。停下腳步,聽聽教堂鐘聲;坐在廣場,看看鴿子翱翔;或在草地曬太陽,或到高坡看晚霞……正如法國藝術家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庇凭脷v史是沉淀的美,神奇傳說是流動的美、燦爛文化是凝重的美,民族風情是繽紛的美,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多彩,美麗離我們并不遙遠。
感謝我的朋友、浙江省散文學會會長陸春祥先生在百忙之中,通讀全書,并為之作序。他的鼓勵和教誨,我將銘記在心。
感謝《經濟日報》原副總編輯、《中國建材報》名譽社長張頌甲先生、溫州大學副教授吳式南先生以及已經去世的遼寧省作家協會原書記處書記、主席阿紅先生和浙江省文學院原院長盛子潮先生等國內著名作家、學者,他們都為我的著作寫過序言或評論。
今后,我將繼續遵循“讀萬卷書,走萬里路”的理念,身體力行,堅持不懈。我認為,讀書為“靜”;旅行為“動”。讀書時聚精會神,如拉緊弓弦,為“張”。旅行時身心舒暢,精神放松,則為“弛”。一靜一動,一張一弛,勞逸結合,乃人生之快事也。然而,書海浩瀚,一個人所讀之書,只不過九牛一毛;天下很大,一個人所見之景,無非一鱗半爪。因此,讀書無止境,旅行無邊際,我很欣賞一句話:讀書和旅行永遠在路上。
花開花落,春去春來。時光飛逝,青春不再。在有生之年,我還要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增加對人生與世界的認知;我將筆耕不輟,不斷地用文字帶給人們更多的美麗和快樂,哪怕是片言只語,微乎其微。
新書付印前,我特別懷念父親母親,他們一生勤勞樸實,無私奉獻。我清楚地記得,在我念高一的時候,父親與世長辭,母親默默無語地撐起這個破碎的家,含辛茹苦地撫養我們兄妹長大。這些年來,我走過國外40多個國家,母親卻從來沒有走出溫州城。每當我外出旅行時,她總是含著眼淚,為我收拾行囊,千叮嚀,萬囑咐,要我“路上小心,不要太累”。我曾承諾,等我退休后,帶她去見見世面,但終究未能實現,留下永遠的遺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如今,我只能用這些淳樸的文字,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