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仡欉^去的2015年,溫州建材行業在整體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感受著來自市場的壓力,一是行業產能過剩與消費需求縮減,帶來的庫存壓力;二是傳統賣場渠道擴張與終端運營支出劇增,帶來的成本壓力;三是營銷同質化與促銷白熱化,帶來的競爭壓力;四是互聯網對傳統營銷渠道及消費者購買方式的沖擊,帶來營銷壓力。據了解,2015年,溫州許多建材產品銷售額下降,其中水泥混凝土產業從去年的60億元,下降至50億元,玻璃產業從去年10億元下降至8億元。今年9月份以來,傳統的“金九銀十”是裝飾建材的旺季,經銷商們寄托于希望,期待市場“靜止”一段時間后會有所“反跳”,但至今仍然沒有出現“升溫”的跡象。
在上述“四重壓力”之下,建材家居行業被推向了變革的風口浪尖,由此引發的企業如何在“逆境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找創新,在創新中找優勢”的討論,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雖然建材市場處于低谷,企業面臨諸多困難,但溫州建材界的同仁們振作精神,不畏艱險,克服困難,努力拼搏,致使2015年建材市場的熱度不減,溫州陶瓷品市場、溫州木材市場提升工程進展順利;溫州裝飾城在龍灣開設的“美居中心”已華麗啟幕;此外,家博會、采購節、名品會和“嘉年華”等促銷活動高潮迭起,價格直逼底線,其力度與形式更是超過往年。應該看到,這些活動不僅帶來比平時更多的客流量,也帶來了更大的成交量,為建材界嚴寒的冬天帶來一縷縷生機。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6年經濟工作,其中提出“化解房地產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溫州市在今年上半年出臺房地產新政后,利好政策不斷,溫州樓市在經歷長時間的低迷后,顯示了反彈的動力。據《溫州都市報》12月18日報道,今年前11個月,市區房產交易突破30000套。種種跡象表明,溫州房地產有“回暖”的可能,這對建材家居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建材經銷商不僅要有創業的思想,還要有創新的精神、創意的頭腦和創收的辦法,努力尋找一條新的商業模式,這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也是生活品質和生活理念的提升。
筆者認為,建材家居“聚變的春天”已經來到。所謂的“聚”,就是“聯合”,所謂的“變”就是“創新”。 在2015建材產業變革大潮下,借助資本和聯盟的力量,進行產業鏈上下游以及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成為了企業謀求突圍的最有力武器之一。為此,筆者提出下面幾點想法。
一是實施戰略聯盟。當前,“品牌形象”、“戰略聯盟”,越來越被商家所重視。特別是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主動出擊,強強聯合,成為了一種必需的生存手段。行業之間是需要合作的。如果合作到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二是改變銷售方式。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經銷商不能坐守店堂,等待顧客,而要改變銷售方式,順應時代的發展。
三是開展電子商務。如今,移動互聯網促進各行各業的轉型,就給了建材家居行業很大的啟發。這其中,在移動互聯網趨勢下產生的“微營銷”模式帶來的影響最大。據調查,對家居建材有剛性需求的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習慣和網絡打交道,所以我們要好好利用網絡這個條件,在當代電子商務模式逐步成熟的情況下,網絡銷售有巨大的潛力。
四是提升服務意識。建材家居的銷售,自然包含著服務和承諾。在促銷的同時,要確保建材產品的質量,以獲得用戶的信任。同時,擴展服務領域,融創意設計、建材展覽、時尚發布、房屋裝飾等功能為一體,以“建材”為核心,包含人文、藝術、生活等元素,通過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努力去影響一群人,從而推動整個建材家居產業的發展。
此刻,筆者想起英國詩人雪萊的一句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讓我們張開雙臂,擁抱建材家居行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