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木材集團:從地方木材廠到位居全國行業前列,這家木材國企是如何做到的?
“木材市場”在溫州家喻戶曉,但大多溫州人或許不知,溫州木材集團的木材營銷版圖早已跨出國門。
從甌江上游原木結排沿江而下,到轉戰長江沿岸的優良深水碼頭;從早期進口東南亞木材,到重心轉移非洲原木進口……30年來,在時代浪潮中,溫州木材集團幾番迎難而上,化危為機,逆勢上揚,取得了一項項業績,穩扎穩打,一躍成為全國闊葉材進口貿易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近年來,溫州木材集團深化國企改革,整合資源,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溫州綠星木材貿易有限公司,沿革木材經銷業務,加快國有資本對接資本市場,再次開始了新的探索。
抓住“綠色商機”
木材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溫州地區本身不產原木,但嗅到商機的溫州木材人把木材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溫州木材集團前身是溫州木材廠,創辦于1952年,上世紀90年代,溫州甌江邊碼頭誕生了最早的木材市場,來自麗水龍泉、慶元等林區的原木沿甌江水路,直抵市場碼頭,木材在此交易。
2000年,木材集團設立了木材經銷分公司,主要負責木材貿易。一方面,因江濱路建設需要,甌江邊碼頭被征收拆遷,另一方面,國內木材的需求日益增長,溫州的港口已無法容納不斷攀升的貨物體量,木材集團通過調研,實地考察,逐漸將目光投向了長江沿岸腹地,把江蘇張家港作為木材進口市場拓展的前沿陣地。
隨著滿載原木的貨輪陸續抵達張家港碼頭,溫州木材經銷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木材經銷分公司以張家港為主,兼顧揚州、上海、深圳、廣州等多個口岸,所經營的原木來自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皽啬尽钡钠放圃谌珖杆俅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方天地。
多次開辟新戰線
突圍“原木禁運”困局
危險與機遇并存,如何突破重圍,搶占先機?木材集團交出了一份滿分答卷:提前布局新戰線,木材進口多元化。
2003年,湖州地板、山東膠合板等木材產業集群快速形成和壯大,國內市場對進口木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但與此同時,東南亞國家原木出口政策不斷收緊。木材集團抓住機遇,迅速調整木材進口結構,在繼續保持原有進口渠道的同時,加大力度開拓非洲市場,并逐漸將重心轉移至非洲材的進口上。
集團看到了非洲加蓬的“綠色商機”,與多家公司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進口加蓬優質木材。很快,貿易業務迎來了快速發展期。據介紹,截至2007年,木材集團進口量,高峰時期占據加蓬原木出口總量的80%。木材進口也從起步時7萬立方米提升到了60萬立方米,營收從1.5億元增加到16億元。
每一次重心轉移,對潛在風險的防范,木材集團在貿易決策時就做好了充分準備。2009年底,加蓬政府宣布于2010年1月1日起禁止所有原木出口,意味著該國的原木供應中斷。木材集團早有準備,重新調整戰略,將目標鎖定在非洲的赤道幾內亞。經過兩三年的探索,逐步在赤道幾內亞站穩了腳跟,延續原木供應。2017年,木材進口刷新了至今歷史最高盈利記錄——進口木材總額59.8萬立方米,創利8000余萬元。
謀劃“前伸下拓”
樹立“溫州綠星”品牌
木材行業需求猛漲,各地紛紛搶灘布局。從木材集團跨入木材這個充分競爭的領域起,對于這家國有企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這個挑戰不僅來自民營企業,更來自全國各地行業內的國有企業。
經過前后30年市場的摸爬滾打,木材集團在眾多國企之中脫穎而出,做強做大做優,成為了我國進口非洲闊葉材的龍頭企業之一,連續14年位居溫州市百強企業榜單。
截至去年底,木材集團累計實現木材進口814.4萬立方米,營收169.8億元,利潤2.7億元,共計上繳海關增值稅20.2億元。
為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積極推進企業對接資本市場,2019年12月27日,木材集團成立全資子公司溫州綠星木材貿易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接力木材經銷分公司,引入更加市場化的機制,走更加市場化的道路。
去年,由綠星公司打造的“溫木居”地板直營店在溫州木材市場正式營業,主打實木地板,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溫木居,顧名思義,來自溫州的地板品牌,同時也寓意著打造溫馨的家。”溫州綠星木材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池萬誠說。
池萬誠介紹,綠星公司成立后,進一步拓展上下游產業鏈,上游積極爭取林地砍伐權,提高公司木材自給率,降低成本;下游依托原木貿易優勢,探索涉足木材精深加工產業,涵蓋木地板、家具等,打造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相信老國企將煥發出新的生機。
黨建引領聚合力
黨員先行展作為勇擔當
木材集團作為國企,能在競爭行業里名列前茅,離不開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
堅持黨建引領,強化責任擔當,黨員們在生產經營一線扛起責任,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有著34年黨齡的林和光,便是其中一位帶頭先鋒。早在1998年,因業務發展,公司急需開拓新市場,新婚不久的林和光接受調令,前往張家港開拓市場,半年才回一趟家。公司幾遇“原木禁運”之困,危機當前,身體欠佳的他,與同事們一道前往非洲開辟新渠道,對接貿易,洽談合作。他帶領的經銷團隊,每年完成銷售額10億元以上。如今,59歲的他仍堅守在經營一線,他說:“既然干了這份工作,就是要干下去,干到底!”
和林和光一樣,一大批年輕骨干,如施明曉等年輕黨員同樣長期派駐在張家港工作,有些派駐到非洲,保障公司木材貿易的穩定運營。近年來,綠星公司積極探索流動黨員管理的破解之法,通過“把支部建在網上,把黨員連在線上”,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線上線下共學習,充分激發基層員工的責任意識和奮斗激情,實現黨員生產經營能力與政治素質同步提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